1. 首页 / 说说大全 /

买椟还珠的意思33句集锦

买椟还珠的意思

1、(近义词)舍本逐末、本末倒置、反裘负薪、舍本求末、取舍不当。

2、译文:楚国有个珠宝商人,到郑国去卖珠宝。(他)用木兰香木(为珠宝)制作了(一只)盒子,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,用美玉来点缀(它),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。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,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,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,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。(买椟还珠的意思)。

3、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,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。可见,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,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,只注重事物的外表,看不清事物的本质。

4、“买椟还珠”的故事告诉我们,做事情要分清主次,不能只看表面,更要注重内容,否则只会舍本逐末。

5、释义:买下木匣,退还了珍珠。比喻没有眼力,取舍不当。

6、昔秦佰嫁女于晋公子,为其饰装,从文衣之媵七十人。至晋,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。此可谓善嫁妾,而未可谓善嫁女也。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。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此可谓善卖椟也,未可谓善卖珠也。今世之谈也,皆道辩说文辞之言,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。墨子之说,传先王之道,论圣人之言,以宣告人;若辩其辞,则恐人怀其文,忘其用,直以文害用也。此与楚人鬻(yù)珠,秦佰嫁女同类,故其言多不辩也。

7、战国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”

8、释义: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,而只抓细微末节。抛弃事物根本、主要的部分,而去追求枝节、次要的部分。

9、可我一直有点不服气。觉得椟也有椟的好啊。于是对那个愚笨不着调的郑人,有点天然的好感。

10、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,带着这些珠宝,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。抵达郑国之后,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。果真不出所料,展出没多久,很多郑国人便都聚拢过来欣赏他盛放珠宝的盒子。眼见客人越聚越多,他心中暗暗高兴,以为肯定能赚到不少钱。

11、椟:木匣;珠:珍珠。买下木匣,退还了珍珠。比喻没有眼力,取舍不当。

12、买椟还珠的寓言,可以说是脍炙人口。韩非子讲这个故事,是用“椟”来比喻当时那些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说;用“珠”来比喻法家学派的法,能够解决实际问题,但是常常得不到君主的重视。

13、楚人决定做一个精致的木盒,俗话说,好马配好鞍,越是好的东西越应该有一个精致的包装。为了卖个好价钱,这楚人找来了名贵的木兰,请工匠为他做一个木盒,想把这夜明珠放在盒子里。

14、△ 点击上方听今天的成语故事——《买椟还珠》

15、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记载,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,到郑国去卖。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,就买下木匣,把珍珠退给了卖主。比喻取舍不当,抓了次要的,丢了主要的。椟(dú):木匣子。

16、出处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一二:“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,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。本末倒置,批评你还不愿意?乱弹琴!”

17、中国国家大剧院最终采用了哪国设计师的方案?

18、指买了装了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;比喻取舍不当,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。在句中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
19、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头,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,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(即椟),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。然后,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,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,看上去,闪闪发亮,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。这样,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,拿到市场上去卖。

20、“二是买椟还珠的故事。有一个楚国人,到郑国去卖宝珠,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,用香料把匣子薰得香喷喷的,匣子上还连着珠玉,装饰着玫瑰,再用翡翠编聚起来。结果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宝珠还给了他。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,但是不能叫做善于卖宝珠啊。

21、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,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,一边往回走去。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,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。

22、到市场上不久,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。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,爱不释手,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。郑人交过钱后,便拿着盒子往回走。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。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,没等他想完,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。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:“先生,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,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。”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,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,一边往回走去。

23、一个楚国人,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,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。为了卖个好价钱,他便想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,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,那么珍珠的“身份”就自然会高起来。

24、(已编入沪教版《六年级第一学期》《三四中国古代寓言四则》中的第一则、长春版《五年级第一学期》《汉语家园》)

25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,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。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,丰富其文化知识,出口成章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。

26、......据说,楚国有位珠宝商人,他有一颗贵重的珍珠。为了将这颗珍珠卖个好价钱,商人特地请人做了一只精致的珠宝盒,用的是上等的林材,还用各种玉石镶嵌成漂亮图案,用名贵的香料一熏,这只盒子显得档次很高,亮丽无比。这位商人小心翼翼地将那颗贵重的珍珠放进盒子里,这只华丽的盒子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,最终,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。谁知,过了没几天,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,对他说:“你把这颗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,我买的是盒子,这珍珠还给你吧“。从这位不识货的郑国人手里接过贵重无比的珍珠,珠宝商人心里一阵窃喜。

27、楚1人有卖其2珠3于4郑5者为7木兰8之9柜薰11以12桂13椒缀15以珠玉饰17以玫瑰辑19以翡翠郑人买其椟21而22还23其珠。此24可25谓26善27卖椟矣,未28可谓善鬻29珠也。

28、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,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。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,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,样式多么特别,装饰多么美丽。这不免令他紧张起来,额头上冒出细汗。为了把众人的视线转移到珠宝上去,珠宝商扯开嗓子叫卖着,推销他的珠宝有多好有多漂亮,可是周围的人个个充耳不闻,还是关心那些盛放珠宝的木匣。

29、可是这郑人拿着木盒走没多远,便又回来了,口中说道:“我说你这珠子放在盒里,是不是忘记了?我给你送回来了。”

30、话说,春秋时期,楚国有一个人,他得到了一颗夜明珠,别说这珠的光彩夺目了,就是看它的型号,那都是非常稀罕的。这楚人心想,如此漂亮的珠子,一定很值钱。于是便决定把这夜明珠给卖了。

31、中国民间“送灶神”时要吃粘牙的甜食,这是为了?

32、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,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,做些珠宝生意。有一天,他准备了一些珠宝,打算拿到郑国卖。为了招揽顾客,卖上好价钱,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,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,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。同时,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,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。盒子完工之后,看上去金光闪闪,闻上去芬芳迷人,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。他想,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,肯定能吸引郑国人,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,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