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论语黑道
1、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,当官的人和盲人时,虽然他们年轻,也一定要站起来,从他们面前经过时,一定要快步走过。
2、没奈何,已经由绿林好汉改邪归正到孔子门下的子路,只能按捺住火气,转过身去问另一位,这一位魁梧雄桀,是个大块头。大块头也反问子路:“你是谁?”
3、孔子说:“人的本性是相近的,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。”
4、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时,有志于学问;三十岁时做事有把握,能够自立成人;四十岁时,不再迷惑;五十岁时知道自己的命运,(了解自己一生的行为方向和成就大小,)六十岁时听什么都顺耳,可以听得进各种意见;七十岁时便可随心所欲而又不违反规矩。”(孔子论语黑道)。
5、对正常退休或是提前退休的教师,我惋惜,痛惜,伤感,悲凉:
6、古老的村落,人们并不知道国都有多远,天下有多大,常态面临着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的迷茫与困惑;
7、季氏将伐颛臾》是《论语》里的一篇文章,文章共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,这三句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、教诲,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,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“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”的防患安邦治国的思想。(孔子论语黑道)。
8、孔子说:“由呀,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?”子路回答说:“没有。”孔子说:“坐下,我告诉你。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;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;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;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;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;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,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。”
9、子曰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孙,远之则怨。”
10、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,来召孔子,孔子准备前去。子路不高兴地说:“没有地方去就算了,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?”孔子说:“他来召我,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?如果有人用我,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,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。”
11、孔子说:“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,这是道德所唾弃的。”
12、所以我一直,小的时候背的孔子的《论语》,而且当我读《论语》的时候,我们家里边是一个儒教的家庭,我们家里边是只尊奉孔子,其他的,所谓“三教九流”,那些个佛,道,一切的信仰,不许入门,就是绝不接纳它入门。所以我们家里边是传统的。而且,像我小的时候,我说我六岁开蒙要读书,我们家里就先立一个牌位,一个木牌的牌位,上边是红纸黑的墨笔字,写的“至圣先师孔子之位”。我们在开蒙读书之前,我们都要对至圣先师孔子之位行三跪九叩之礼,当然这是一种外表的礼法,但是这是在我们小孩子的心里边就培养出了一种对于孔子的尊敬,对于《论语》的里边一些个教训,一些个语言,能够有更深刻的一种了解。
13、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(不能:古义:没有能力;今义:办不到。)
14、学术应该是独立的。孔子的学术是伦理哲学,没有阶级性和政治色彩。天子九五之尊,读《论语》可以养心修身;普通贫寒子弟,读《论语》可以提升,可以自强不息,可以平凡到优秀,可以从优秀到卓越。
15、Finally,ZiGongasked,“What,Sir,doyouthinkoftherulersofthepresentday?"
16、将季氏比作虎兕,颛臾比作龟玉,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,颛臾被攻灭,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,会造成严重后果。其次,将冉有,季路比作看管人,是看管人的失职。
17、子曰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”
18、解释: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是很快乐的事吗?
19、孔子说:“在外事奉公卿,在家孝敬父兄,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,不被酒所困,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?”
20、看懂了没?孔子是反对“以德报怨“的!他说,要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别人,不卑不亢,事情该咋办咋办,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。
21、TheMastersaid,“AttheageoffifteenIdevotedmymindtolearning.AtthirtyIstoodfirm.AtfortyIwasfreefromdoubt.AtfiftyIknewthedecreesofHeaven.Atsixtymyearwasattunedtothetruth.AtseventyIcouldfollowwhatmyheartdesiredwithouttransgressingwhatwasright."
22、子贡曰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?求善贾而沽诸?”子曰:“沽之哉,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
23、所以我,我是一直非常尊仰孔子的。有一次,“鲁豫有约”来采访我,最后她问我一个问题,她说,如果古今的所有的人之中,说你有机会见一个人,你最想见的是什么人,我脱口而出,我说:“孔子”。
24、其中的一个细长个子却不回答子路的询问,而是反问子路:
25、像《泰伯篇第八》的第一章:“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‘启予足!启予手!《诗》云,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!小子!’”
26、译文: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,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?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,我也不怨恨、恼怒,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?”
27、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.”
28、还有一些人打着恢复孔庙的幌子、带着儒学研究的帽子、扛着复兴儒学的旗帜,实际上“为稻粱谋”——温文尔雅的孔子地下有知,不至于怒骂,但是多少也有些哭笑不得的尴尬,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孔子。
29、子曰:“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诈而已矣。”
30、译文:孔子说:“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,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.”
31、孔子说:“聪明人不会迷惑,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,勇敢的人不会畏惧。”
32、孔子对颜渊说:“可惜呀!我只见他不断前进,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。”
33、解释: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。
34、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(以为:古义:以之为的省略,可译为“把它作为”;今义:认为)
35、孔子说:“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《诗》呢?学《诗》可以激发志气,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,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,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。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,远可以事奉君主;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
36、孔子说:“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,只有颜回一个人吧!”
37、Em......难道孔夫子真的是要让人人都当圣母吗?孔子:我虽然希望天下充满爱,也没让你打碎牙往肚里咽。
38、但是不知如何诉说,面对这样的文明转型,推动贫民教育,以教育改变人生,以教育改变命运,以教育改变社会,何等伟大!
39、TheMastersaid.“Hewholivesuptohiswordandcarriesouteverythingheundertakestofruition.Hemaybeashallowandpettypersonwhocannottellrightfromwrongandcanonlyobeyorders;nevertheless,hemaybeincludedinthethirdrank.”
40、中国目前教授队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,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,但是国家创新能力居然不如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,除了教育自身的问题之外,恐怕十分荒唐的学术管理机制难辞其咎。
41、这里我先解释两个词。什么叫“避人”呢?避人就是择人,就是避开那些昏庸无道的诸侯,而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有为之君,一同来重整乾坤。良禽择木而栖,贤才择主而事嘛,不择主,只要给富贵就帮他卖力,那是苏秦张仪的作为。孔子一心要的是救世,而不是个人富贵,所以他栖栖惶惶地驾车在纵横阡陌间奔走扬尘,就是要避开身后的昏君而去寻找前面的明君。所以,孔子是“避人之士”。什么是“避世”?在“避人”的基础上再跨一步,彻底冷了心,闭了眼,认定天下不可能有什么诸侯还能与他一起改变这世界,于是彻底绝望,从而彻底不抱希望,回到田园中去,回到自己的内心中去,告别都市、政治与熙熙攘攘的外部世界,就叫避世。
42、子曰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”
43、痴人有多种,或因情深而痴,或因智浅而痴,孔子属于前者,而他的很多徒子徒孙,如宋明之际的理学家们,就属于后者了,新儒家们当是等而下之。因情而痴的孔子常常沉湎在过去的怀想之中,“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!”“逝者如斯夫!”这时,他就是一位抒情者,抒得很动情,很感人。在一个抽象的、冷酷的、沉闷的老子之后,出现一个一往情深,感怀万端的孔子,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一种温软,一种熨帖,这实在是让我们大大松了一口气,历史终于在绝望中咧口而哭出了声,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、幽默、感喟中被释放了。孔子使一些无序的暴力变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与企望,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,并带着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的理想。当混乱的历史有了理想与方向时,混乱就不再是一无是处,相反,倒往往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、生机无穷的魅力。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,一个流血漂卤的时代,一个杀人盈城、杀人盈野的时代,但不也是一个充满理想,充满激情,充满公理仁德的时代吗?谁开辟了这样的时代?是孔子。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,当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,他往往自己驾车—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的马车。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,一脸凄迷与怀疑,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,自信目标就在前方。
44、去年6月,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捐赠全部身家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,当时,在人们不解是什么支撑她在耄耋之年选择回归清贫时,叶先生用《论语》中的一句话回应:“君子忧道不忧贫,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
45、如果有了明确坚定的目标,就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吧,但要和父母沟通清楚,多和他们联系。
46、我们常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后面还有两句就不常听到了,叫:声和则响清,形正则影直。都是出自西晋文学家傅玄的著作《太子少傅箴》。
47、这对于当今教材统编、教辅统课件抄袭的教育生态以及教师依靠教材教参重复简单的教学,是何等深刻的讽刺啊!
48、颜渊感叹地说:“(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),我抬头仰望,越望越觉得高;我努力钻研,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。看着它好像在前面,忽然又像在后面。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,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,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,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,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。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,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,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。”
49、孔子首倡和实践因材施教,其教育产品自然绽放生命的精彩:军事天才樊迟,武士典范子路,外交奇才子贡(他还是著名的商业奇才,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巴菲特),道德楷模颜回,可南面称王的冉雍,著名学者卜商子夏,学术传人曾参等等……
50、子曰: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”
51、译文:孔子说:“读书不深入思考,越学越糊涂;思考不读书,就无所的.”
52、子曰:“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
53、太宰问子贡说:“孔夫子是位圣人吧?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?”子贡说:“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,而且使他多才多艺。”孔子听到后说:“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?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,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。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?不会多的。”
54、孔子说:“礼呀礼呀,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?乐呀乐呀,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?”
55、除了捐出1857万,叶嘉莹先生还赠给孩子们三件礼物
56、子曰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。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”
57、宰我问:“服丧三年,时间太长了。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,礼仪必然败坏;三年不演奏音乐,音乐就会荒废。旧谷吃完,新谷登场,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,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。”孔子说:“(才一年的时间,)你就吃开了大米饭,穿起了锦缎衣,你心安吗?”宰我说:“我心安。”孔子说:“你心安,你就那样去做吧!君子守丧,吃美味不觉得香甜,听音乐不觉得快乐,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,所以不那样做。如今你既觉得心安,你就那样去做吧!”宰我出去后,孔子说:“宰予真是不仁啊!小孩生下来,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。服丧三年,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。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?”
58、子贡问曰:“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曰:“宗族称孝焉,乡d称弟焉。”曰:“敢问其次。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”曰:“今之从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”